[导读]在绿树成荫的永康市马铺山卧龙岗,有一座南宋古墓,墓前两侧有八字形石质翼墙,右刻“光昭日月”,左刻“书上中兴”。
在绿树成荫的永康市马铺山卧龙岗,有一座南宋古墓,墓前两侧有八字形石质翼墙,右刻“光昭日月”,左刻“书上中兴”。这座大墓的主人名叫陈亮,他一生反对议和,主张抗金救国,具有积极的用世精神。学术上卓著独到的见解,使他成为朱熹理论上的对手。
陈亮
陈亮(1143年-1194年),号龙川,婺州(即今金华)永康人,南宋爱国主义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教育家。他才华横溢,气慨豪迈,却一生坎坷。孝宗时,朝廷让各地推荐人才,婺州官府以解头荐陈亮,因他上《中兴五论》,反对和议,力主抗金,当权者认为其为人处事过于极端而“奏入不报”,与入选为官的机会失之交臂。淳熙五年他又上书议论国事,言辞铿锵激烈,引起了主和派的恐慌和怨怒,竟被罗织罪名,先后两次下狱。直到光宗绍熙四年五月,陈亮终于以举进士第一,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,不幸的是次年末就去世了。
陈亮的思想属于“浙学”中的永康学派,对明清之际的黄宗羲、全祖望等人的学术走向有相当大的影响。他在文章中提出“任贤使能”、“简法重令”等革新图强言论,无不以功利为依归。其哲学论文,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,为永康学派的代表。他提倡“实事实功”,有益于国计民生,并对理学家空谈“尽心知性”十分不屑,讥讽他们为“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”。
陈亮
由于当时朱熹是著名的理学大家,陈亮就围绕着王霸、义利问题与朱熹多次展开辩论。朱熹认为“道”是超乎自然与社会之上的一种先验的道德。因为尧舜禹三王有义理之心,故它行于三代是为王道。而汉祖唐宗是利欲之心,所以它行于汉唐则为霸道。义利不两立。陈亮认为“道”不是神秘的先验的精神,而是具有自然的普遍性,存在于现实生活中。因此汉祖唐宗救民的功业,与行王道的三代无异。同时,王道之治正是通过霸道之业来实现的。义要体现在利上,利也是义,义利双行。而这个利,并不是无节制的一己私利,而是泛指“生民之利”。
在这场论辩中,朱熹强调的是道德修养的功夫,陈亮着重的是功利事业的本领。陈亮与朱熹的争论,从当时南宋抗金图强的时代背景来看,有它的现实意义,因为富国强兵是当时南宋的头等大事。陈亮与朱熹的争论,前后长达11年之久。他们的辩论主要是采用书信往来的形式展开的,尽管谁都没有说服谁,但辩论还是起到了传播思想,活跃学术的作用。陈亮和朱熹的社会影响,也在辩论中进一步扩大了。
陈亮著作有《龙川文集》及诗词,其中存世的词为74首。他的词作激越豪放,与辛弃疾词风相似。
上一篇: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与“天京变乱”
下一篇: 两大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的比较
朱熹在他的《与陈师中书》说“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”。柏杨认为:“武松娱乐对妇女的贞操问题,尺度一向很宽。像当过短期宰相的范仲淹的母亲,在范仲淹父亲死了后,即行再嫁,没有人对她轻视
一代大儒朱熹毫无疑问是武松娱乐的名人,世界的名人,是孔子、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。然而这样一位大师,在生前却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,被当前用莫须有的罪名—伪学逆造,打倒在
《近思录》是淳熙二年依朱熹、吕祖谦两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而成,全面论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,从修身、齐家再到治国平天下,都进行详细的阐述,囊
想要读好书、会读书,就得先看朱熹的名言,朱熹的名言是我们读书人的行为准则,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朱熹的名言。
朱熹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,他延承各家之长,把所有学问融为一体自创一派。凡人者,应当学习圣人的思想和行为,这是朱熹做人的准则,接下来为大